南岳怀让禅师的禅学思想
向 学
一、绪 言 据《宋高僧传》卷九记载,马祖道一禅师曾总结南岳怀让的思想说:“吾师之道存乎妙者也,无待而常,不住而至,能事集矣。”“无待”与“无住”的微妙法门,便是南岳禅法的特色所在。无待即对待的反面,世人喜欢将宇宙人生一切本体或现象以两边对待,或空或有,或大或小等,使人执于迷情知解,不得解脱,故而泯灭有无等两边,以中道般若,观诸实相,则自见宇宙人生之真相。无住是从把握真理的高度,任运自然,随缘不变,于平凡真实的生活中体悟佛法,体现了怀让禅师洒脱灵活的禅风。本文参考《祖堂集》、《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佛祖历代通载》、《五灯会元》等文献资料,对南岳怀让禅师的生平、禅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作一简略考查,以期求教于方家。 二、生 平 955_L禅师,《宋高僧传》称其“俗姓杜,金州安康人也”。[1]金州安康即今陕西省安康地区的石泉县南一带。关于怀让禅师出生的时间有二种说法,在《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二载道: 癸酉,上称天皇,后称天后。是岁让和上四月八日生,有白气六道贯天。大史奏闻:有 德之象,当应空门。帝曰:在何方位?史曰;安康分野。有顷,金州大守韩偕具表奏闻。帝 曰:道人之德,国之善庆。敕偕亲诣抚恤,兼厚赐养育之费。一家蒙之。[2] 文中记载怀让禅师是癸酉年四月初八佛涎日出生,癸酉年即唐高宗咸亨四年(673),然而诸如《祖堂集》、《宋高僧传》等都记载怀让禅师出生于仪凤二年丁丑(677)。后文有“垂拱四年十五岁拜辞父母,往荆州玉泉寺事弘景律师”[3]等语,若以仪凤二年(677)生计算,到垂拱四年(688)才满十一岁,若以咸亨四年(癸酉)计算,到垂拱四年刚刚满十五岁。然而怀让生于仪凤二年是史家公认的,那么{佛祖历代通载》的依据是否与《祖堂集》所载的垂拱四年满十五岁有关,则有待进一步考查。 至于禅师出生之日“白气贯天”而惊动地方政府,并有史官观天象以验征,最终引起最高统治阶层(当时的天后)的注意而得到官方的抚恤,在《祖堂集》中有载。 杜家共有三个儿子,怀让最小,据说他因生性友爱谦让而取名怀让。怀让在幼年即颖悟非凡,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品格。赞宁在《宋高僧传》中说; 始年十岁,雅好佛书。炳然殊姿,特有灵表。识者占是出家相,非染俗贵。人宝来瑞,国庆无疆。方之麟凤龟龙,无万数也。天地无全功,气序有盈虚。纲维缺坏,补塞不足。皆冥维密,惟应度者,乃烛厥理,非庸庸所知也。[4] 师十岁即“雅好佛书”,有“识者”认为他器宇非凡,是出家的法器。{祖堂集》中说此识者是金州有名的三藏法师玄静。[5]大师的预言对怀让及其家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年仅十五岁的怀让,便被送到湖北荆州玉泉寺,依恒景律师(634—712)出家并学习戒律。恒景律师在《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等称“恒景”,而《释氏稽古略》等则称之为“弘景”,实因宋代吏书因避太祖之父赵弘殷之讳而改“恒景”为“弘景”。[6]《宋高僧传》卷五有《恒景传》记载,荆州覆船山玉泉寺恒景律师曾跟随南山律宗创立者道宣律师的弟子文纲学习律藏,后事师章安灌顶大师(依《佛祖统纪》卷十为章安国师,而《高僧传》误作智者大师)修习止观法门,并创建荆州龙兴寺,为著名高僧鉴真大师授具足戒,曾三度受诏人大内传授戒法。恒景律师文采华美,曾参与多所译场,与实叉难陀等共译《华严经》等,并自“撰《顺了义论》二卷、《摄正法论》七卷、《佛性论》二卷,学其宗者如渴之受浆”。[7]怀让依止学识渊博的恒景律师学习戒律八年,便于通天元年(696)四月十二日在玉泉寺受具足戒,并继续学习律藏。据《祖堂集》卷三《怀让传》载,于久视元年(700)七月十八日,怀让自叹云: 我受戒今经五夏,广学威仪而严有表,欲思真理而难契焉。又曰:夫出家者,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8] 先经渺乙年的律学训练方受具足戒,依律宗受戒后五夏[9]学戒的传统,怀让刻苦学习僧尼禁戒仪规,但他觉得这只是形式上的礼仪,于是他就有了难以契悟真理,有违出家初衷誓求无为法的感叹。 正当怀让感叹出家人期应求无为法,以生死解脱大事为务的时候,他的同学后来成为他的得意门生的坦然,给他以很大的启发: 时同学坦然,知师志高迈,劝师谒嵩山安和尚。[10] 关于怀让在荆州不契而往安和尚处的事迹,《宗镜录》也有记载: 昔让和尚与坦然禅师,在荆州玉泉听律,二人共相谓言:我闻禅宗,最上佛乘,何必局 此小宗,而失大理。遂乃云游,博问先知,至嵩山宗和尚处。[11] 这位在嵩洛间演说“最上佛乘”的百岁高僧慧安禅师(582—709),荆州枝江卫氏子,曾在隋大业年间(605—618)大事救济灾荒,济度贫民。于唐贞观年间(627—649)谒黄梅,遂得五祖心旨。于是遍历名迹,至嵩岳大阐宗风。神龙二年(706),中宗赐紫衣摩衲,尊以师礼。并延人宫中,供养三载。 怀让与坦然二师慕名而来嵩山,并得到了慧安长老的悉心教导: 以嵩岳禅之泉海也,长安长老在焉。稽首咨之,既授而身心自在,超出尘垢,厌离文 字,恩会宗元。周法界以冥搜,指曹溪而退举。[12] 这里说怀让与坦然得到了安长老的真传,已证得“身心自在,超出尘垢”的境界,为了使学生能更进—步,慧安长老遂举荐怀让到南宗曹溪,以广学多闻。《景德传灯录》却这样记载道: 然言下知归,更不他适;让机缘不逗,辞往曹溪。[13] 这里说坦然在安长老处找到了归宿,而怀让仍然感到“机缘不逗”,才转而南下曹溪参谒慧能六祖,而不是在安长老的推荐南下的。 能大师方弘法施,学者如归。涉其藩阃者十三焉,跻其堂室者又十一焉。师以後学弱 龄,分於末席。虚中而若无所受,善闭而唯恐有闻,能公异焉,置之座右。会一音吹万有, 衍方寸弥大千。同焉而友畅,弄焉而吻合。同受秘印,因为宗师。[14] 怀让在慧能六祖的弟子中,资格比较低,但他诚诚恳恳,默默无闻地承事恩师,“诣曹溪参六祖,逾八年乃领法要”,[15]终于得到了六祖的印可,成了禅宗第七代祖师。怀让在慧能六祖门下刻苦学习了十五年后(《祖堂集·怀让传》说怀让在慧能门下十二年),“能公大事缘毕”,[16]便离开曹溪,往南岳衡山的般若寺观音台开演佛法。至于怀让来到南岳衡山的时间,《释氏稽古略》称“先天元年(712)往衡岳居般若寺”[17]《景德传灯录》同此说);《宋高僧传》则说是慧能六祖圆寂以后(约713年); 《祖堂集》则认为是“景云二年(711)礼辞祖师”。而《佛祖历代通载》则称怀让离开曹溪后,“乃陟武当,穷栖十霜,朅来衡岳终焉”。[18] 关于怀让以“观音”为号的传说,也有两个说法。《佛祖历代通载)说: 托般若胜概,有观音道场,宴居斯宇,因以为号。[19] 这里说因为怀让住南岳衡山般若寺观音台,便以此为号。然《宋高僧传》却说: 让乃跻衡岳,止于观音台。时有僧玄至拘刑狱,举念愿让师救护。让早知而勉之,其僧 脱难云:是救苦规音。得斯号也,亦由此焉。[20] 这里的怀让禅师已被神化成观音菩萨的化身了,显然是人们为了缅怀禅师的德行而以此寄托情思的。 至于怀让禅师的生卒法腊,侏高僧传)说: 让以仪凤二年生,至天宝三载八月十日,终于衡岳。春秋六十八,僧腊四十八。一公建 塔于别峰。[21] 《释氏稽古略》载道: 天宝三载八月十一日圆寂於衡岳。寿六十八。敕谥大慧禅师。塔曰最胜轮之塔。[22] 如上记载怀让禅师生于仪风二年(677),圆寂于天宝三年(744)八月十日或八月十一日(《祖堂集》为八月十二日),享年六十八岁,僧腊四十八年。如果依{佛祖历代通载)出生于咸亨四年癸酉岁(673)计算,则享年七十二岁,僧腊不变。怀让圆寂后,道一禅师为他建塔,元和年间(806--820)中常侍归登撰碑,名儒张正甫制碑,文见(隆兴编年通论》卷十六、《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唐敬宗宝历年间(825--826),敕谥大慧禅师的封号,赐塔号为“最胜轮”。怀让的弟子中,以马祖道一为上首,开江西洪州禅的端绪,大阐禅宗,后来从其门下形成临济和沩仰二大禅系。 三、禅学思想 憬德传灯录》卷五载,怀让禅师云:“一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能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辞哉。”从万法从心生,到心无所生,法无所住,最终达于心地则一切无碍,这是怀让禅师修学佛法的次第观门。故道一禅师说让公的思想是“无待而常,无住而至,能事集矣”。兹将怀让禅师的禅学思想渊源及其思想略述如下。 1.禅学思想渊源 怀让的禅学思想渊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启蒙阶段,二是学律阶段,三是学禅阶段。其十岁即雅好佛法,亲近善知识,在金州弘法并预言怀让必成道业的三藏玄静(生平不详),应该是怀让的佛学启蒙者,此是启蒙阶段。二是学律阶段,对怀让的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则是其剃度恩师及得戒和尚的恒景律师,怀让在律师座下先修学/乙年,受戒后又依律学戒五年,共十三年的佛教仪规及佛学理论的修学。即怀让从十五岁至二十八岁的黄金时期均在恒景律师处受业。恒景律师精于律仪,教宗天台,译经著述,硕果累累,怀让深受其益。三是学禅阶段,怀让离开恒景律师后,参嵩山安长老,《景德传灯录》卷四《嵩岳慧安国师传》云: 有坦然怀让二人来参。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何不问自己意?曰:如何是自 己意?师曰:当现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师以目开合示之。 在这段古老的公案中,可以看出慧安国师重于自性参悟的禅学意蕴。所谓“祖师西来意”,即初祖达磨自西天来东土传授禅法,究竟有什么旨意?其目的在于体究佛祖之心印,与“佛法的大意”一词共为表示佛法之奥义、禅理之真髓,并对此加以反省考察,以明了诸佛列祖悟道的根本精神和关键所在。老安要求弟子不为外境所动,当以契合自性的悟境为重。而一切语言文字只是真理的第二表征,即所谓的第二机,你所论述的佛法精髓已经加入了我人的识见,早已偏离了原本的真实。佛法在修道的路上,必须要将它贯摄于自心之中,并加以实证,成为学人心性的一部分,这才有实在的意义。 老安以“目开合”来显示“密作用”,正是曹溪门下所传的“性在作用”,即自性的作用体现在举手动足之间、扬眉瞬目之间,也就是说,平常生活的气息,无不灵活地透露着自性的光芒。然而如此高深莫测的禅理对于刚刚跨人禅学堂奥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即契机)。怀让离开嵩山往曹溪参慧能六祖达十五年(《祖堂集》为十二年),尽得六祖心髓。《祖堂集》有一段此师徒对机的一段公案: 师乃往曹溪,而依六祖。六祖问:子近离何方?对曰:离嵩山,特来礼拜和尚。祖曰: 什么(么,原文作摩)物,与么来?说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师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还假修证不?对曰:修证即不无,不敢污染。祖曰:即这个不污染底,是诸佛之所护念,汝 亦如法是,吾亦如是。[23] 怀让初到曹溪,便能直截了当地与六祖机缘契合,这与安长老的悉心教导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六祖“与么来”的双关语,怀让巧妙地回答道:这与身心相俱的心性,是不能用言语表述的,析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什么都是多余的。虽然不能放弃修证,但其本来清净无染。六祖非常认可怀让的体悟,并告诉他,这个不染污的人人本具的清净本性,是诸佛及修行者应加以护念的,即应将我们的着手处,放在直探心源上,而不是处在的形式。 怀让禅师从律学人手,继而天台、禅学,起讫十五岁,依恒景律师十三年,再参老安国师,又随六祖十五年(或十二年),可见怀让禅师的修学生涯是比较漫长的,恒景律师给了他严谨而踏实的修学作风,老安国师使他明了心性作用的奥秘,在曹溪经慧能六祖的指点,他终于得到了南宗禅法的精髓。 2。磨砖成镜 怀让的得意门生马祖道一常常在般若寺的传法院坐禅,由此而引出有名的摩顶砖成镜的公案。《祖堂集》卷三载: 马和尚在一处坐,让和尚将砖去面前石上磨。 马师问:作什么? 师曰:磨砖作镜。 马师曰:磨砖岂得成镜? 师曰:磨砖尚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也。 马师曰:如何即是? 师曰:如人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 师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於法无住,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解脱理也。 马师闻师所说,从座而起,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禅定无相三昧? , 师曰:汝学心地法门,犹如下种。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 又问:和尚见道,当见何道?道非色故,云何能观? 师曰:心地法眼,能见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矣,原文作乎)。 马师曰:可有咸坏不? 师曰:若契于道,无始无终,不成不坏,不聚不散,不长不短,不静不乱,不急不缓。若如是解,当名为道。[24] 通过这段公案,可以看出怀让禅师的禅法精神之所在:一是能否通过坐禅达到完全的解脱,乃至成佛?当时流行的壁观、看净、禅坐等法,对身心的调适、精神压力的舒解,诚然有莫大的功效,但要达到完全的解脱,乃至成佛,显然是不可能的。明心见性成佛,当从心性上着手,而不是专注于呼吸等法可以解决的。这里怀让举了两个比喻,即磨砖成镜喻、驾车喻,以说明坐禅与成佛的关系。特别是驾车之喻所蕴含的修持理论,基本能解决明了对于身心修持的关系,即成佛的关键在心(牛),而不是外在的形式(车),而对心性的修持并不在于禅坐。二是怀让继承六祖对禅定的解释,即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因而禅非坐卧。而佛亦非相,所谓若知诸法空相,即见如来。此即怀让倡导在生活中体证佛法,而不仅仅是禅坐中。若修持禅定,即使达到甚深的非想非非想处定,一样也没有解脱,因而坐禅不是解脱之道。但这里怀让并没有排除坐禅的功用和特色。三是具有南宗特色的心地法门,即通过认识自己人人本有的清净佛性,就像为解脱“下种”一样,在外在的因缘成熟的情况下,就会自然而然地体悟佛法的真谛。四是契合心地法眼,则能见于佛道;而修持无念禅法所得的无相三昧,也同样能契合佛道。五是佛道离于两边的执著,无形无象,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人本具,是成佛作祖的潜在力量。 3.像成后明往何处去? 在《景德传灯录》中有一段怀让禅师讨论佛性的公案,指出佛性即人人本具的觉性,光明朗照,无染污可得。 有一大德问:如镜铸像,像成俊镜明向什麽处去? 师曰:如大德为童子时,相貌何在? 曰:只如像咸後,为什么不鉴照? 师曰:虽然不鉴照,谩他一点不得。[25] 有人难云:“用铜镜来铸造佛像,请问佛像造成后,铜镜原来的光明在哪里去了?”光明是镜的特性,而觉悟是佛性的特性,这里意思说凡夫迷情,那他的觉性还在吗?怀让不作正面回答,反诘道:“请问你年青时的形相,现在哪里去了?”这个回答很巧妙,即以反诘问难的方式,回答了他:年青时的相貌虽然随着岁月风霜而改变,但此人的本性是不变的。镜的特性也不会因为被铸成了佛像而失去光明的本性,同理,心性也不会因人生岁月的变化而改变其觉悟的本性。关于像成后明往何处去的公案,宋代宏智正觉禅师(1091—1157)有一段言词优美的评唱: 灵机未动,道环先入。极理也妙得穷通,顺事也聊分借借。无象无私,何固何必。娟娟印水之月魂,冉冉在华之春律。巍巍堂堂兮炜炜煌煌,三千大干兮周行独立。[26] 宏智禅师认为人人本具的觉性与道恒常相应,它通达至真至善的理性,也顺应千变万化的俗谛。它没有任何相状与私欲,它总是超然于变与不变之间,乃至无法用任何言语、符号来描述它,但它却存在于春花秋月之中,恒常地昭示着我们自性的觉悟。它高大而伟岸,它明亮而光芒四射,在亘古的时空里,周行独立。怀让禅师要求禅人体证的,便是这周行独立而不变的觉性。 4.怀让禅师的传法偈 , 祖师们在传法或临终时,总会以偈语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证悟,怀让禅师的传法偈云: 心地舍诸种 遇泽悉皆萌 三昧华无相 何坏复何成 整个禅偈为了阐释“如何用心,即合禅定无相三昧?”的,是对上文的磨砖成镜之文意作进一步的说明。“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即“汝学心地法门,犹如下种。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一文的重颂。 “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一句,是怀让禅师应答“和尚见道,当见何道?道非色故,云何能观?”怀让禅师认为修持无念禅法的“心地法眼”则能见道,而无相三昧也同样能见于道;若契于道,其道非色,亦无成坏,无始终,无聚散,无长短,无静乱等等。 其实怀让禅师的传法偈的思想来源完全可以从六祖那里找到根据,(六祖坛经》云: 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处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① 六祖在此开示二种三昧,即“于—切处而不住于相”的一相三昧与“一切处皆直心不动道场”的一行三昧,若人具备这二种三昧,就像大地的种子一样,遇到甘霖的沾洽而发生。怀让禅师在继承六祖大师思想的基础上,更进—步,以三解脱门之—的无相三昧替代一行三昧及一相三昧,此无相三昧又称无想门,谓知一切法空,乃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若能如此通达诸法无相,即离差别相而得自在解脱。 从怀让禅师的传法偈与六祖大师的传法偈比较来看,前二句一字不差,所不同仅在后二句,六祖的“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是对受持二种三昧者的授记,即行持“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者,如大地种子,必成其果。而怀让禅师的“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着重在阐释无相三昧远离二边,不执取舍成坏等诸法的般若中道特性,也就是突出了心性的空性特色。 四、历史地位 唐代宗密禅师(780—841)在研究禅宗诸派时称:“南岳、天台、南侁、北秀,与达磨东来宗旨无有差别。”②南岳即南岳怀让,天台即天台宗,南{先即四川资州智{先禅系(包括保唐宗、净众宗),北秀即北方禅系的代表大通神秀禅师,这四大禅系的传法精神与达摩所传是没有差别的。宗密将南岳列为四禅系之首,说明南岳禅系当时的影响已经非常深远。 怀让禅师在南岳传法三十余年,其影响所及,遍及“梁、益、荆、吴”,(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或微言析理,辩士顺风而杜其口;或杖屦将撰,山灵借留而现於梦。远自梁益,近从荆 吴,云趋影附,风动川至。灵山圣会,古今一时,至矣哉未始闻也。田 这里大意是说怀让禅师传法时语言精妙,运用智慧的言词令多少人折服;他的修持与德行感人至诚,乃至在梦中都得到护法神的启示;遥远的梁州益州和近在荆州吴州的人们,都归服于禅师的教化。念常(1282—1.341)甚至说怀让禅师的传法规模达到“古今一时,至矣哉未始闻也”。 关于怀让禅师的传法弟子,常见有单传说、多传说之分,而多传说又分为二人说、六人说、九人说。如<佛祖历代通载)等持单传说,认为怀让禅师单传道一。《宋高僧传)卷九则说怀让的传法弟子“曰道峻、曰道一,皆升堂睹奥也”,道峻即严峻禅师,这是二人说。持六人说的有{景德传灯录》、<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等,(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说: 观音和尚,厥名怀让,般若栖神,禅门呆匠。五岳德高,四溟心量,法嗣六人,马祖兴王 [30] 这里说怀让禅师的法嗣有六人,然以马祖道一禅师影响最为深广。有的文献资料还以六根配合六位法嗣,如《景德传灯录》云: 师入室弟子总有六人,师各印可云:汝等六人,同证吾身,各契一路。一人得吾眉,善威仪(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顾盼(智达);一人得吾耳,善听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气(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谭说(严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31] 在《景德传灯录》卷六中,却记载怀让禅师有法嗣九人,比六人说多载本如、玄晟、法空三位禅师: 南岳怀让禅师法嗣第一世九人:江西道一禅师(一人见录,姓马,时谓马祖),南岳常浩禅师,智达禅师,坦然禅师,潮州神照禅师,扬州大明寺严峻禅师,新罗国本如禅师,玄最禅师,东雾山法空禅师(已上八人无机缘语句不录)。[32] 《传法正宗记》卷七的记载同《景德传灯录》卷六,也持九人说。从怀让禅师的资料分析,他生平影响深远,弟子归之如云,其传法弟子及入室门人定然不在少数,这是可以想见的。 怀让禅师圆寂后,湖南衡岳一带的人民群众在每年的农历八月(怀让禅师的忌辰), 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地方节日,称为观音忌。在《宋高僧传》中载道: 至八载,衡阳大守令狐权问让前迹。权舍衣财,以充忌斋。自此每岁八月,为观音 忌焉。[33] 佛教以农历三、六、九月十九日,为观音圣诞,俗称“观音会”,而此处的“观音忌”,因怀让禅师住在南岳般若寺的观音台,故号为观音,故怀让禅师的忌日即称为“观音忌”。一个禅师能引起民众普遍性的崇拜或祭奠,甚至成为民俗的一部分,观音怀让当为第一人。 五、结 语 怀让禅师的禅学思想风貌以任运自然而洒脱灵活为特色,主张当下明心见性,而此心性人人本有,即潜在成佛的可能性,于一切众生是平等一如,无有差别。在修行观上,怀让禅师提倡修习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的无相三昧,在一切处体证微妙的心地法门,以泯灭对待法,力主世间出世间的真俗二谛的融通,即所谓“无待而常”之法,从而在随缘不变的洒脱禅风中体悟诸佛之真理。 怀让禅师诸弟子之上首马祖道一,后来继承南岳禅法,更高扬“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等理趣,将禅宗的直指心性而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发挥的淋漓尽致,既丰富了中国的禅学文化,又为中国禅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注释: [1] (唐南岳观音台怀让传),见<宋高僧传)卷九,收入(大正藏)卷五十,第761页上。 [2] 《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二。收入(大正藏)卷四十九,第582页中。 [3] 《祖堂集)卷三之(怀让和尚传)第71页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2月。 [4] (唐南岳观音台怀让传),见(宋高僧传)卷九,收人伙正藏)卷五十,第761页上。 [5] 《祖堂集}载:“玄静过舍说法,告光奇(怀让之父)曰:‘此子出家之后,当获上乘,至幽至微,会于佛理。’”<祖堂集)卷三之(怀让和尚传)第71页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N年2月。 [6] 参见杨曾文教授(唐五代禅宗史),第K0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5月。 [7] 参见(宋高僧传)卷五之(唐荆州玉泉寺恒景传),收入<大正藏)卷五十,第三732页中。 [8] (怀让传),见(祖堂集}卷三,第72页。 [9]夏,出家比丘一夏九旬的安居。即出家者受比丘戒后每年四月十五日始为结夏,至七月十五日夏解夏,其间三月坐禅习律,传事修学,称之为一夏。五夏,即受比丘戒结夏安居五年。 [10] 见(景德传灯录)卷五,(大正藏)卷五十一,第240页下。 [11] 《宗镜录》卷九十七,见《大正藏》卷四十八,第940页下。 [12] 《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见《大正藏》卷四十九,第595页。 [13] 《景德传灯录》卷四,见《大正藏》卷五十一,第231页下。 [14] 《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见《大正藏》卷四十九,第595页。 [15] 《释氏稽古略》,见《大正藏》卷四十九,第827页中。 [16] 《宋高僧传》卷九之《唐南岳观音台怀让传》,见《大正藏》卷五十,第761页。 [17] 《释氏稽古略》,见《大正藏》卷四十九,第827页中。 [18] 《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见(大正藏)卷四十九,第596页上。 [19] 《佛祖历代通栽》卷十三,见《大正藏》卷四十九,第596页上。 [20] 《宋高僧传》卷九之《唐南岳观音台怀让传》,见《大正藏》卷五十,第761页。 [21] 《宋高僧传》卷九之《唐南岳观音台怀让传》,见《大正藏》卷五十,第761页。 [22] 《释氏稽古略》,见《大正藏》卷四十九,第827页中。 [23] 《祖堂集》卷三之《怀让和尚传》第72页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2月。 [24] <祖堂集)卷三之(怀让和尚传)第72页下至乃页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4年2月。 [25] 《景德传灯录》卷五,收入《大正藏》卷五十一,第241页上。 [26] 《宏智禅师广录》卷四,收入《大正藏》卷四十八,第46页中。 [27] 《六祖坛经》,收入《大正藏》卷四十八,第361上一361中。 [28]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收入《大正藏》卷四十八,第397下。 [29] 《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收入《大正藏》卷四十九,第569页上。 [30] 《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收入《大正藏》卷八十五,第13X页中。 [31] 《景德传灯录》卷五,收入《大正藏》卷五十一,第241页上。 [32] 《景德传灯录》卷六,收人《大正藏》卷五十一;第245页中。 [33] 《宋高僧传》卷九,收人《大正藏》卷五十,第761页。
金璧禪寺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岳西縣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内。它是我國佛教禪宗臨濟宗祖庭。与禪宗二祖慧可大師曾駐錫弘法度眾的司空山近在咫尺。临济宗祖师义玄禅师在唐武宗灭佛时南迁,到此建寺修行,为开山祖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金璧禅寺。金璧禅寺始建於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五年(即公元861年),距今已1100多年。
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大师曾在此驻锡弘法。宋仁宗时钦赐“金璧禅林”匾额,拥有脚庵24座,金刹梵宇峻极之表,实惟爽嵦栖心之所,开堂接众数逾千百,自此金璧禅寺声播南岳。
为继承和发扬禅宗文化,圆满众生修习佛法的清净发心,实现净化人心、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理想,金璧禅寺将于2013年7月举办第五届“禅悦行”活动。
金璧禅寺第一届“禅悦行”佛学夏令营,礼请香港佛教青年协会主席畅怀长老为总导师,陕西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法门寺监院、法门寺佛学院常务副院长贤空法师为顾问,香港智耀法师为佛学讲师。自2009年来已连续举办四届,从未间断。前四届“禅悦行”活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位法师和护法居士的组织配合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学员们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实践,更是受益匪浅!
本届“禅悦行”活动将秉承前四届的优良传统,以“和谐社会、禅悦人生”为宗旨,努力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认识佛教的平台,为佛学禅修爱好者创造一个修习的机会。希冀各位学员通过“禅悦行”,能秉承佛陀言教,开启智慧,扩大心胸,消除烦恼,消除困惑,探索宇宙人生的真谛;同时又能清净居心,慈悲济世,自利利他,为净化人心、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报名人数: 戒子 营员50人 义工20人
报名时间:7月15日截止
报名条件:18-40岁男女青年,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报到时间:7月22日至24日 戒子 营员 义工报到
活动时间:7月25日至7月31日
朝礼圣地:朝礼禅宗祖庭,游览省内风景名胜区
主要活动:
受持八关斋戒、 开示讲座、观音诞法会、短期出家落发仪式、传授三皈五戒、参禅茶道、朝拜禅宗祖庭、游览省内风景名胜区、供天法会。
费用:在寺院期间食宿费用全免(学生),来往交通费用自理 。
报名方式:
电话 : 0556 — 5767877 界可法师:15955560111 13705511393(蔡居士)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微信二维码:
网址: http://www.mdsjbs.com
QQ:1326932660
注意事项;
1.有传染病和突发性疾病者,请勿参加。
2.参加者到寺院后要遵守寺院规矩和常住制度,不准抽烟、喝酒、食荤。
3.日常生活用品自备。
4.来寺须携带身份证等身份证明文件(注:学生带学生证)。
5.请写清联系地址、电子邮件及电话(包含区号)以便联系。
附:报名表:/mdsjbs/uploadfile/2014-6/files/岳西县金璧禅寺“禅悦行”夏令营报名表- .doc